slider img

臺灣周遭海域輻射狀況

水樣、沉積物海生物樣品採集、海流模式及來源分析、資料庫建置

slider img

五大分區採樣

東南海域、西南海域、西部海域、西北海域、東北海域

slider img

資料採集、分析、預測

各項海水採樣調查資訊,輔以洋流、氣候、季節等資訊,以模式分析中國沿岸核電廠與福島核災排放之放射性核種擴散至臺灣海域之可能情形

臺灣海域輻射監測調查計畫

  • 計畫目的

    鑑於日本福島核災所釋出之核分裂核種,經過大氣傳輸已出現在臺灣附近;同時根據意大利國會於2017年2月8日解密之軍情局資料,曾有不明外籍船隻非法將20萬桶核廢料傾倒在臺灣附近海域,引起國人關注。為求釐清核分裂核種是否殘存於臺灣鄰近海域中,本計畫將採集臺灣周遭海域中海水、沈積物及海洋生物樣品。

    本計畫目標在臺灣鄰近海域執行海水、海底沉積物及海生物等取樣工作,以協助完成臺灣周遭海域輻射狀況之基本調查。此外,本計畫將輔以洋流、氣候、季節等資訊,以模式分析中國沿岸核電廠與福島核災排放之放射性核種擴散至臺灣海域之可能情形,藉由此科學理論依據決定最適之輻射監測取樣站點等項目,來規劃長程輻射監測調查計畫。

  • 計畫期程

    民國108年1月1日起至108年12月31日止

  • 預期效益

    可提供臺灣附近海域海水、沈積物及海生物所含人工核種之背景資料,當有異常值時可協助判斷其來源;可協助原能會掌握所需之海洋知識,有助於推動原子能之使用,及減輕民眾之疑慮。 可增加原能會人員對臺灣附近海流之瞭解,並在萬一測得非核彈試爆產生之人工核種時,協助判斷來源(由黑潮輸運到臺灣附近海域,或者由珠江沖淡水輸送至臺灣西南部海域,或者由閩浙沿岸流輸送至臺灣西北部及西部海域)。